01
12
2024
期現相結合創新業務模式產業加金融形成新質生產力
農發集團每年玉米貿易規模超過百萬噸,近兩年玉米價格重心逐漸下移,為防范現貨經營風險,開展套期保值業務。子公司糧食集團作為開展此業務的主體企業,由于價格波動較大,賺取價差的傳統貿易模式存在較大的收益不確定性。當前市場新方法、新工具不斷推陳出新,糧食集團順應大勢,積極嘗試新業務。期貨結合現貨,產業加入金融,合理使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進行風險管理,在激烈的競爭中發揮優勢擴展生存空間。
自開展套期保值業務以來,在嚴守套保原則的條件下,不斷完善業務流程,套期保值業務不斷貼合現貨業務開展,并增加了期權作為套期保值的輔助工具。2024年,累計為25萬噸玉米現貨貿易進行套期保值。從綜合效果上看,由于今年玉米處于單邊下跌行情,運用套保工具提高了企業穩定盈利的能力。同時,糧食集團不斷促進與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合作,在業務實操、業務培訓、業務管理等方面齊頭并進。
參評大商所“企業風險管理項目”,并獲得項目補貼
依托大商所“企業風險管理計劃”項目,引導糧食集團提升風險管理意識和水平,帶動企業邁出套期保值“第一步”,提升了企業參與衍生工具套保和風險管理能力,在促進企業實體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糧食集團成功申請參與大商所2023年度“企業風險管理計劃”項目評選,并獲得60萬元項目補貼。
在業務不斷深耕下,“企業風險管理計劃”項目幫助企業實現了鎖定銷售利潤、現貨庫存保值等風險管理訴求。通過該項期貨套期保值操作有效降低了企業庫存成本,部分彌補了現貨庫存減值的風險。項目運行效果良好,切實解決了經營中的部分難點和痛點。更重要的是,通過該項目的運行,企業邁出了利用期貨進行風險管理的第一步,理順了期現貨有效結合的內部流程,也讓公司領導和業務人員認識到期貨套保的重要性,現貨貿易理念也發生了變化,未來在利用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方面能夠更加穩健把握企業生產經營。
成功申報成為產融培訓基地
通過一年的摸索,糧食集團運用衍生品套保的業務能力不斷提升,也得到了集團公司和大連商品交易所的認可,并成功申報成為大商所產融培訓基地。產融培訓基地申請本輪全國僅4家農產品企業獲批,糧食集團成為吉林省內唯一一家企業。成為期貨產融基地首先是對企業自身龍頭企業、行業地位、吞吐能力、貿易量、期貨交易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認可,標志著企業有著一個穩定、高效的期貨交易環境,幫助企業更好地規避價格波動風險,鎖定成本和利潤。
成為產融基地的龍頭企業將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通過“大手拉小手”“期現手拉手”,逐步形成龍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或周邊企業共同學期貨、用期貨的局面,帶動諸多企業運用期貨和衍生品管理生產經營風險。通過產業會議、行業調研等方式,發揮產融培育基地行業示范帶動作用,利用自身行業影響力,整合資源,引領帶動更多上下游產業企業合理運用期貨工具進行風險管理,促進產融深度結合,促進期貨服務福建實體經濟,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及示范作用。同時,產融基地通過打造良好的商業環境,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影響力。
來源:糧食集團 米清
初審:王玉紅
復審:杜憲宇
終審:周文學